全力奏響不會再有的這個瞬間,爵士樂電影《Blue Giant 藍色巨星》

BLUE GIANT
image from Spotify © 2023映画「BLUE GIANT」製作委員会

因為都很喜愛《BLUE GIANT》這張專輯,第一次試著兩隻老虎用同個素材,從訪談、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等不同面向、以尚未觀賞與已經觀賞的角度各自寫筆記,不是重複貼兩篇唷。

※ 寫在觀賞前:《BLUE GIANT 藍色巨星》 無聲的爵士樂漫畫躍上大銀幕》

資訊 Track Info

  • 專輯原文:BLUE GIANT
  • 作品中譯:藍色巨星
  • 音樂:上原ひろみ(うえはらひろみ)
  • 出品年份:2023/2/17
  • 長度:1 時間 12分(29曲,1CD)

介紹 About

no sound comic
image from Blue Giant Vol.8 © 2013 石塚真一/小学館

是的,如同漫畫家石塚真一上面跟責編 NUMBER 8(後來擔任 Supreme 系列的腳本及電影的編劇)的對話所言,《BLUE GIANT》是沒有聲音的漫畫。但它被讀者譽為是聽得到聲音的漫畫(音が聞こえる),透過線條筆觸,彷彿可在自己心中想像出音樂,去感受到樂器共鳴的聲波在空氣中震動。

blue giant 11
© 2013 石塚真一/小学館

故事講一個看不懂樂譜,卻熱愛爵士樂的高中生宮本大,他在音樂之路上所遇之人事物。BLUE GIANT 的意思是,溫度過高而超越紅色光譜發出藍光的巨星(あまりに高温なため赤を通りこし、青く光る巨星)。在書中,是用來尊稱全世界最閃耀的爵士樂手,想必也是多數音樂人心中的夢想。

改編的動畫電影是東京篇,從漫畫第四集中間,高中畢業的大前往東京,在困頓的生活中仍沒有放棄日復一日的練習,而後遇見了成立 JASS 契機的鋼琴手,從小將自己一切都奉獻給爵士樂的澤邊雪祈、以及被他們熱情所影響,而開始檢視自己人生,決定從零開始的素人鼓手玉田加入,以前進日本最棒的爵士展演殿堂 So Blue TOKYO(實際原型為東京知名的 BLUE NOTE)表演為目標的這段故事。

現象 Effects

因為這部片受到各界名人的口碑加持,像是《名偵探柯南》作者青山剛昌先生、《GANTZ》作者奥浩哉先生、音樂人矢野顕子小姐、美夢成真主唱吉田美和小姐、人氣女演員永野郁芽等。他們讓各自粉絲及原作粉絲都更加關注這部電影,上映兩個月票房破10億,共計69萬人觀看。實體原聲帶大賣,串流原聲帶也也是席捲了各平台,並在 iTunes 上位列第一,音樂平台與官方合作出了專屬的爵士音樂清單,相關的書本與小說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印,還為雪祈這個人物特別出了專屬小說《Piano Man》。

blue giant 13
作者南波永人(なんばえいと)的拼音唸起來就是 NUMBER8,編劇本人啦。© 2013 小学館

一位記者在報導這個現象報導時甚至感慨地說,自己用收藏多年爵士唱片狂炸就讀小學的兒子都沒有成功過,但只因為看了這部片,兩個小時就讓兒子改觀。

這個風潮餘波,也在爵士樂界中蔓延,JAZZ 喫茶店(ジャズ喫茶店)與 JAZZ LIVE HOUSE 開始出現了因為看過電影而來體驗爵士樂的人潮,有時在下北澤的一些店甚至因為滿席無法進入或大排長龍。也許有人會聯想到《孤獨搖滾》的現象,但筆者覺得有點不同,爵士音樂近年在日本本來就有重新開始流行的趨勢,且喜愛爵士樂的人通常都是站在一個欣賞角度,並不會因為一部片或者一張唱片,就決定自己也要成為爵士樂手,而音樂這種東西通常是喜歡上就很難脫離了,才會認為與所謂的「跟風」是不同的。

若是因為這波餘韻,促使人走進電影院去感受爵士進而愛上,那這樣的「跟風」又何嘗不可。先不提音樂創作,這部作品一開始就設定要在戲院而非電視播放,所以不論收音或者音響設備,都是以劇院為考量。可以的話,希望大家都到戲院去「聆聽」一次,而非抱著「這種音樂片等影音平台播映就好了」的心態。真心話,每個演出場景結束時,我幾乎忘了是在看電影,忍不住就輕輕鼓掌了起來。(之後,日本片商就順勢推出了可以用力鼓掌的場次 :D)

參與音樂家 Musicians

blue giant 10
JASS 的代表演奏者:馬場智章、上原ひろみ、石若駿

石塚老師不只一次表達,要呈現演出場景部份很有難度,改編後成動畫電影,佔了影片幾乎1/4部分的演奏非常關鍵,音樂絕對不能撐不起畫面,要讓觀眾在電影院也能像是處在 LIVE HOUSE 般身歷其境,這重任最後交付給上原ひろみ(中譯:上原廣美)小姐。

上原ひろみ

世界知名爵士音樂家兼鋼琴家,擔任片中鋼琴手澤邊雪祈的演奏者。

blue giant 04
© 2023映画「BLUE GIANT」製作委員会

在漫畫第三冊附錄的花絮「OMAKE OF BLUE」,就提到了作者到 BLUE NOTE 去看了上原廣美的演出而被感動的插曲,爾後他們也保持來往至今,所以動畫真的請來上原小姐本人,對喜歡這部作品的人或者上原的樂迷,實屬莫大驚喜。在 Spotify 上還有上原小姐與石塚老師及編劇 NUMBER8 老師三人的幾段 Podcast,聊了不少創作上的趣事,像是:為何上原小姐要用三年時間才做出這張專輯?她本人最喜歡雪祈的原因是什麼?還有明明就有 BASS 的聲音但為何沒有貝斯手?三位老師用閒聊的方式,讓聽眾對這部作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hiromi
image from Blue Giant Vol.3 © 2013 石塚真一/小学館

馬場智章

主角宮本大的薩克斯風實際演出者。

20230304 bluegiant 01
© 2023映画「BLUE GIANT」製作委員会

在群聚了眾多海內外音樂人的海選當中,最後由馬場脫穎而出。從甄選開始到錄音,大家都在思考「怎樣的音色才是大的演奏?」他自己本身的演奏也不是原聲帶中呈現的風格,不管是音量還是頓點,馬場都跟大很不一樣。

且他認為平時演奏爵士時很像是跟人對話,要順應對方(樂手的演奏或觀眾的反應)去做出回應,而宮本大這個角色,完全就不是這樣的樂手,反而是會一鼓作氣表達自己主張的人,上原小姐也說過,她覺得大不是一個體貼的人。所以整個音樂團隊必須去做一些很細緻的調整以符合角色。有時候音樂團隊覺得演奏得很不錯,卻有可能被上原小姐說:「哎呀,這樣有點不像大呢!」,或作畫團隊覺得演出跟畫面連結度不符的狀況。所以與其說是 JASS 是三個人,不如說是整個團隊都是 JASS,大家都在打磨的馬場所要演出的這個角色,他要先放掉自己,才能構建出宮本大這個樂手,很不容易。

石若駿

大的高中同學,完全的爵士鼓新手玉田俊二的演奏者。

20230302 bluegiant 00005
© 2023映画「BLUE GIANT」製作委員会

人氣樂團 millennium parade(由 King Gnu 常田大希主導的音樂團體) 的石若駿,號稱全日本最忙的鼓手,之前在《大豆田》及《林正樹》兩篇筆記中,都有這位樂手的身影。如同大與玉田是高中同學,馬場與石若也是兒時玩伴,從小就一起演奏。

他在劇中需要詮釋素人玉田從零開始的鼓手之路。一開始就被要求要想辦法像初學者一樣,用僵硬的手腕去打出滑掉的 Hi-Hat、初登場因緊張出錯的畏縮也要打到讓人聽的出來!馬場聽到那樣的鼓聲,笑說是二十幾年來第一次不想聽石若的演出。

不過他本人透過這個作品,去看玉田在面對挫折及不斷努力,也回想起自己當年開始打鼓的時候,任何樂器都好,只要是有過演奏經驗的人,都一定對初學時所面臨的高牆或瓶頸有所感觸。

鼓,沒有旋律,甚至可能會有人覺得只是敲著一樣節奏有什麼難?但事實上鼓是承載著其他樂器而組成整體演出氣氛的支柱,只要一有錯誤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且要練習到手腳協調,各自打著不同拍子就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而玉田這個角色,是非常振奮人心的設定,在他第一次聽到觀眾的支持,說是為了聽他的鼓而來時,不要說是他,讀者也會忍不住泛淚,因為我們就跟那名觀眾一樣,一路看著他的成長的。

曲目 List

1. Impressions
2. Omelet rice
3. Day by day
4. Kawakita blues
5. Ambition
6. BLUE GIANT ~Cello & Piano~
7. Motivation
8. In search of…
9. The beginning
10. Monologue
11. Forward
12. Another autumn
13. Next step
14. Challenge
15. Kick off
16. Samba five
17. N.E.W.
18. Recollection
19. No way out
20. New day
21. Reunion
22. Count on me
23. Faith
24. Nostalgia
25. What it takes
26. WE WILL
27. From here
28. FIRST NOTE
29. BLUE GIANT

選曲 Favorites

OST 理應多數是用於營造場景的音樂,但這張專輯沒有使用到任何機器的聲音,全部都是演奏曲,每首歌都很好聽,除了選用 John Coltrane 的「Impressions」,跟請陣內一真友情支援「Samba five」一曲外,其他都是由上原廣美小姐完成。在等著看電影的 TORA 虎說法是,沒看過電影來聽,它就是一張爵士專輯。不過讀過原作的朋友一定知道下面這三首歌曲的代表性,補充一些這幾首 LIVE 曲的說明。

N.E.W

以狂野薩克斯風的 SOLO 開場,「N.E.W」這首歌在單行本第八卷出現,早在決定動畫化之前,上原小姐在看到原作這一章節時,她就在心裡打造了這首歌(原作設定本曲是雪祈譜寫的),並寄給了作者石塚老師。如今,我們已經聽到 JASS 完整演出這首曲子,原作安排他們參加葛飾爵士音樂節,是一場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手參加的活動,初生之犢不畏虎,頂著被貼上十幾歲的嫩皮的標籤,以薩克斯風的韻味、爵士鼓的激昂、以及突出的鋼琴低音,成功吸引了觀眾。

WE WILL

「WE WILL」是 JASS 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如願以償在還在尚未成年之前,以十代的身分登上日本最高的爵士殿堂「So Blue」所要演奏的曲子。這首歌沒有鋼琴,只有薩克斯風跟鼓(原因最後一段有補充),上原小姐覺得是很大的挑戰,製作方對這首歌的要求並不是「順順地飛翔」就好,而是需要有「克服傷痛與考驗、向著未來前進」的樣子。所以需要創作出 JASS 具有的氣勢與積極姿態的旋律。後面有一整段玉田的鼓 SOLO,可以感受到他從零開始到彼時的成長。

FIRST NOTE

在電影中多次登場的曲子,相當於 JASS 的代名詞,與三人的成長密不可分。從 JAZZ HOUSE Seven Spot 的初登場開始,就用這首歌將三人相繫,從一開始的不對等狀態(高超的琴藝的雪祈、奔放但情感過度的強烈的大、拙劣新手鼓手玉田),到最後在 So Blue 演奏時已經是非常融合的狀態,他們一路的成長與變遷,讓人忍不住落淚。

上原小姐想特別表達這首曲子的「力量」。優美的旋律、對休止符的巧妙運用、以及三種樂器生動迴盪的演出,足以讓任何一個有耳朵的人都能被爵士樂俘虜,即便是看完電影的路上,也可能可以小哼一段的這種魔力。

BLUE GIANT

這首歌是跑字幕用的片尾音樂,是上原小姐在上面三首歌的錄音中途,突如其來的創作。正因為是在錄製《BLUE GIANT》的音樂下寫出來的歌曲,所以就直接命名為「BLUE GIANT」了,除了原聲帶中結尾的這個版本外,也有另外製作了一首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版本「BLUE GIANT – Cello & Piano」,她想以這首歌,為這部讓人感到舒適的優秀作品做一個最後的點綴,祝福這三人的未來。

blue giant 05
© 2023映画「BLUE GIANT」製作委員会

想要演奏這些曲子的話,除了「WE WILL」外其他兩首曲子,另外加上輕快的「Count on me」共五首曲子合輯成樂譜出版了,可以在 Amazon樂天YAMAHA 等平台購買實體樂譜(難易度:上級)。

影片 PV

【文章中有 YouTube 上的資源,非本站上傳,若影片失效可留言讓我們移除。】

「オレは世界一のジャズプレーヤーになる」(我要成為世界第一的爵士樂手!)

三年來不間斷,日復一日在廣瀨川勤奮練習的大,宣告了自己的目標,預告片後段用的就是 FIRST NOTE 這首別有意義的歌曲。台灣要上映了!請大家一定要去觀賞!

感想 Finding

電影的收尾劇情有改編的跟漫畫不同,在原作當中幾頁就帶過了,雖然跟觀眾一樣擔心著這樣還能演出嗎?但事實上在書中我感受不到大的那種,非得努力去演奏才有不辜負團員、跨過傷痛的的意義跟感覺。

動畫電影改編後,第一首歌兩人力撐全場,第二首歌時,負傷的雪祈從醫院跑出來(是發生車禍耶,怎麼可能隔天就能跑出來),說什麼都要完成 JASS 在十開頭的年紀就站上 SO BLUE 的這個夢想。失去右手的他在那段咬牙只有左手做出的精采表演,既為他不捨、又想為他喝采,很想邊擦眼淚邊跟 SO BLUE 老闆還有作者石塚老師說:「這才是身為觀眾的我想要的演出好嗎?我不能接受什麼就是這樣才不能停下來,就算只剩兩人也要站上舞台的說法!林北我才不要看雪祈一個人被拋下!NUMBER 8 老師,感謝您的改編!」

但動畫電影改編後的場景,雖然一樣在 SO BLUE ,但最後這段演出已經緊緊揪住我的心。深夜的電影院內,位置坐滿了一半,幸好是在黑暗中,不會看到也不會被看到彼此的淚流滿面。筆者突然覺得自己好像 TAKE TWO 的老闆娘,不光是感受到他們像是燃燒生命般的為音樂付出的表演時淚流不止,還有一種看到三人成長的欣慰湧上心頭(根本不關我的事)的歡喜。這個改編收尾在一個讓我捨不得結束的時刻,在不捨之餘更多的是,知道他們還有光明未來的一種期待感。

為了重現現場演奏的聲音,錄音空間是模擬 LIVE HOUSE 的實際大小,製作方特別從 BLUE NOTE 取得了店內場地配置圖,但困難的是麥克風跟喇叭的配置,這個最後還是請了 BLUE NOTE 的音響技師確認。原本以為不可能動起來的人物場景,在這樣的音樂陣容、這樣如此要求的音樂團隊,即便只有一晚,有如親臨現場體驗爵士樂,還不衝一波嗎?

本站是筆記音樂,但音樂與影像密不可分,看完電影後,一定會更喜歡這張音樂。

串流 Streaming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