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記『BNN x 動畫之夜』活動第2彈:音響監督談《動畫聲音的魔法》

活動資訊 Event Info
BNN x アニメナイト Vol.2
● 時間:2025/7/2(三)晚間 19:00
● 地點:阿佐ヶ谷ロfutoA
● 與談人:藤津亮太、三間雅文、錦織博
● 實體票:https://t.livepocket.jp/e/gduwj(較貴但可參加簽名會)
● 線上:https://twitcasting.tv/asagayalofta/shopcart/377784(可於兩週內重複觀看)
BNN 是一間出版公司,而 Anime Night(動畫之夜),是他們近期推出的系列活動,邀請跟動畫相關的業界人士來對談,當然內容會與他們的出版物有關。他們出版的類型相當豐富也有趣,台灣也有出版社代理過一些。
Anime Night 系列預計有三個主題,在今年 4/21 舉辦的 Vol.1 聊的是由『アニメ・ゲームのロゴデザイン』一書的作者内古閑智之,與動畫導演水島精二先生、 動畫製作公司 P.A.Work 的製作人辻充仁對談動畫標題的 LOGO 設計。
這次 Vol.2 要談論的『アニメ音響の魔法 音響監督が語る、音づくりのすべて』一書,內容是關於動畫的「音響」,雖說漢字可以望文生義但在這兒並非指播放聲音的機器,而是與動畫中與聲音相關的工作,有人會把「音響監督」這個職稱用更直白的中文喚為「錄音導演」或「音效指導」,不過我們想統一使用「音響監督」一詞。
今晚對談者是本書企劃及取材的動畫評論家藤津亮太、音響監督三間雅文,及動畫導演錦織博對談,聊一些你似乎知道又好像不是很清楚的一些配音及後製現場情況。

與談者介紹 Guests
音響監督對於「劇伴配樂」的工作來說其實是重要角色,但多數觀眾對於動畫的焦點多半會放在「聲優陣容」及「作畫」上,所以相對陌生是正常的。為了幫大家釐清這種「沒有直接關係」的錯覺,先快速介紹一下這次的講者:
藤津亮太
本次活動的主持人,也是本書企劃者,是知名的動畫評論家。常為雜誌、網站或影音附贈的冊子等各種媒介撰稿,並有多本跟動畫與聲優相關的著作。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則會在 niconico 上主持一個名為「アニメの門チャンネル」(直譯:動漫之門頻道)的節目,能讓聽眾能更加深入了解動畫。
三間雅文
資深音響監督,知名作品不勝枚舉,舉幾個耳熟的熱門作代表一下:《進擊的巨人》、《閃電11人》、《頭文字D》、《庫洛魔法使》、《寶可夢》、新舊版《鋼之煉金術師》、《NANA》、《我英》、《黑子的籃球》….因為跟名音響監督明田川進是近親,才開始接觸到這個領域,但直到遇到恩師斯波重治,才真正開始對聲音工作感到有趣。
錦織博
動畫導演、編劇。以不同身分參與過的知名作品有《天元突破》、《少女革命》、《交響情人夢》、《Trigun》、《膽大黨》等,也有參與劇場版偶像星願 LIVE 4bit BEYOND THE PERiOD 的製作。
關於本書 Book

『アニメ音響の魔法 音響監督が語る、音づくりのすべて』(直譯:動畫聲音的魔法:音響監督談關於聲音製作的各面向)。這本書是由主談者藤澤亮太先生所企劃主導,藉著採訪音響監督與作曲家及聲優,讓大眾更加了解音響工作在動畫中的重要性。書封上列的每位音響監督,個個赫赫有名,隨意點出幾個他們的作品都是名作,加上請來與他們對談的也是超一流的聲優與作曲家,直接間接都能明白這幾位監督的地位。
書上請鶴岡陽太監督為讀者大略說明在製作一部動畫時,音響監督需接觸的工作內容,並概分如下:
- 工作委託
- 找工作人員
- 角色 C.V. 甄選
- 提出音樂菜單
- 與效果製作開會
- 配音準備
- 配音收錄
- 選曲
- 音樂編輯
- 後製
三間雅文監督的部分在本書中,主要是跟聲優梶裕貴對談,從兩人開始合作的一些趣事,以及站在聲優角度如何看待音響監督這個位置的工作,這段是比較偏向「聲優」的內容。
以下跟本書無關,但這些作品有助於側面了解更多關於配音這部份。
- 如果對他們兩人的相知相惜有興趣的,可以去書店找梶裕貴的書《有一天,一切都會成為你的力量》,裡面也有跟三間監督的對談外,也有監督親自說明關於這個工作的補充。不管是兩人對工作的或對彼此的想法,有些內容甚至用字是兩書都有共同提到的。
- 如果對監督及音響監督在配音現場溝通演技,跟提出要求這種互動部分有點興趣的話,可以看 2024 的動畫《現代誤譯》EP.6 跟 EP.8 內的超電導會議,津田健次郎大概就類似那個角色。
- 對聲優的試音選角有興趣的話,可以看 2014年的動《白箱》的 EP.4(該話出現的音響監督原型是若林和弘先生)

- 如果對選角會議看各方怎麼推薦聲優有興趣的,可繼續看《白箱》EP.14(該話出現的音響監督原型是岩浪美和先生)

對談內容 Talk
這次除了講者及活動介紹外,全程只用了一張投影,是音響工作的流程及音響監督的工作內容。因為不好直接拍書內容貼上,所以我們重製了一張流程圖。

音響監督的工作多且廣,但聲優配音跟特效音那些不在我們的筆記範圍內,所以會著重在有提到「音樂」的部份。此筆記為基礎消化後的內容,用字內容可能跟講者有所出入,但描述方向應相去不遠,僅供參考。
音樂發包前作業
● 錦織導演跟三間監督合作時,會被要求要寫關於作品的筆記,說明他是如何思考這部作品的。
● 音響監督會先撰寫「音樂菜單」,用來作為跟作曲家的溝通橋樑。
● 音樂菜單越來越詳細,因音樂不像跟聲優配音可在現場跟導演討論後調整,修正是困難的,只能盡可能事前規劃周密。
● 作曲家跟聲優一樣,都有自己的個性,工作方式也不同,有的只想看關鍵字(例:「像水的感覺」、「生氣」),有的需要超仔細的菜單。這段三間監督舉了電影《大白鯊》的音樂來哼唱為例,蠻有趣的。
🎼 什麼是音樂菜單
一般都稱作 MENU,簡單講就是給作曲家關於音樂的「詳細指示書」。會說明用在哪場戲、哪種氣氛、哪個角色登場,該放怎樣的音樂。但三間先生本人卻說要不是因為要寫 menu,他應該會覺得音響監督是很幸福的工作。以前還可以偷懶寫短短幾行,現在搞到像小說一樣詳細,畢竟在錄音現場很難有大更動,而錄製後的音樂電視動畫還可以靈活選取跟調整,但劇場版就是彈性比較少,做起來更加困難。
與作曲家的溝通
● 作曲家各有個性,語言、理解方式不同,為避免誤解,須先研究作曲家背景,才能去預設溝通方式。
● 有的作曲家只看用來指定曲子氛圍的關鍵字,有的需要超細的設定,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需要明確告知整個作品的方向,避免大量曲目被白白浪費。
● 主持人問三間監督在音樂的溝通上有什麼訣竅,監督很率性地說:「誠心誠意」!(當然除了用心傳達誠意,開會時也會用上很多文字輔佐,也會盡可能說明解釋。)
● 如果是首次合作的新對象,合作前三間監督會先收集一些對方資料,用於了解對方背景跟習慣。
三間監督提到作曲家很厲害的地方就是會抓音準,他感覺不出來的地方在後製時都會被抓到。錦織導演也分享了他當年在製作《忘卻的旋律》的最後一集時,邊聽音樂邊畫分鏡,信心滿滿認為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應該會很棒,結果剪接時發現整個節奏對不上,讓他超尷尬。(音樂、畫面搭不搭,現場驗證才算數。)
其他跟音樂相關的閒聊
● 跟導演的溝通也很重要,三間監督就遇過有導演不喜歡某樂器的聲音但沒先告知,現場嫌棄起曲子而不採用。
● 近年歌曲種類越來越多,主題曲、插曲、角色歌…,音樂與畫面、台詞前後銜接難度越來越高。
● 跟早年只有 L 跟 R 兩聲道相比,現在已可使用 Stem 技術來做分軌,可將音樂檔拆開,讓鼓、弦樂、合成器、貝斯等各別的旋律獨立軌道出來,現場微調更靈活。不再只能將寫好的音樂「套用」而已,更可方便跟台詞、效果音等一起合併作業,讓聲音的露出更準確。
在講靈活運用這段裡面,有一小段插曲 😁
三間雅文監督提到當年在進行《進擊的巨人》配樂時,有次荒木哲郎導演(表示是 WIT 時代的進巨)想在某段劇情裡,營造「持續不安、詭異」的氛圍,但從澤野做好的現成曲目庫中,並沒有這樣氣氛的音樂,所以三間監督就把澤野弘之的配樂素材徹底拆解分析後,重新用 M1、M14、M26(這些曲目應該是隨口說的)這幾首曲子的部分片段拼接混搭,才終於做出一段「持續不安」的新音樂效果。
荒木導演聽完後說:「什麼嘛~不是有嗎?」(「なんだ、あるじゃないですか。」)但實際上這是三間現場剪輯、重新製作出來的,不是既有的音樂。可此時的三間心裡卻只擔心澤野生氣,怕他覺得自己的作品被亂改。還好澤野本人非常大方、開明,並沒有因此不高興,因為作曲家的專業與包容,讓音響團隊能靈活應對現場需求。
我覺得這種危機處理的能力,也是音響監督的工作之一,而專業又有彈性的作曲家,也會是未來音響團隊樂於再度合作的對象。
筆記總結 Finding
一直想找機會稍微聊一下關於「音響監督」,但也遲遲找不到切入點,畢竟這個話題比較生冷。
然後,就這麼很巧,這本書我是二月購入,也把其中比較有興趣的部份讀完而已,幾個月後就有機會能聽到作者與受訪者的對談的機會,不過書中對於配樂這塊工作的著墨,多是透過鶴岡陽太先生做解說,三間雅文先生的部份則著重在與聲優梶裕貴的對談。
「聲音」,是動畫作品的隱形靈魂,要想做好靠的不是多高端設備,而是「細心」、「溝通」、「創意」。之前筆記有提過,音響監督的工作主要著重在三個部分:即音樂、配音與音效這些「聲音」相關工作的總處理。今天對談內容中,上半場也是以聲優選角一些趣事居多,下半場講的是音樂跟 dubbing 外,不少比例在聊做音效的趣談跟現場提問,感覺現場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問都頗為專業。三位的對談,帶我們這些業外人士更加認識動畫製作的一環外,也有提到面對工作時的心態,讓我有所共鳴,雖然空耳很累,但能接觸到有趣題材跟專業思維,其實蠻讓人興奮的。
筆記部分會把聲優選角跳過,下半場有些內容覺得也可以記錄起來,因為跟本站主題「音樂」並無直接關係,就一樣收納起來,有興趣的話再點開閱覽。
希望之後能從「閒聊」的角度,再來筆記一些跟音響監督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