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爵士樂交織友情與愛情的青春物語《坂道上的阿波羅》


資訊 Track Info
- 專輯名稱:坂道のアポロン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 作品中譯:坂道上的阿波羅
- 音樂:菅野よう子(Yoko Kanno)
- 專輯資訊:
- 坂道のアポロン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 出品年份:2012/4/25
- 長度:56 分 43 秒(1 CD)
- 坂道のアポロン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PLUS more & rare
- 出品年份:2012/7/25
- 長度:53 分 09 秒(1 CD)
- 坂道のアポロン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介紹 About
故事背景簡介
《坂道上的阿波羅》是一部以1960年代日本九州為背景,描述不停轉學的富家少爺西見薰、不良少年川渕千太郎、和唱片行老闆的善良女兒迎律子三位少年少女的故事,劇情圍繞著他們感情的萌芽、友誼的考驗、心理的掙扎與音樂的連結,動畫細膩刻畫著這些情感,而爵士樂在其中穿針引線,串連起角色間彼此的關聯,交織出友情與愛情的青春物語。
1960 年代的日本,那是一個充滿變革和躁動的年代。戰後經濟的復甦、西方文化的湧入、社會運動的興起,讓當時的日本社會呈現出一種新舊交替、動盪不安的氛圍。而爵士樂作為一種來自西方的音樂形式,在這部動畫中恰恰反映了當時日本年輕世代對自由、突破個性的渴望。
這不是一部講述爵士樂歷史發展或熱血學音樂的動畫,而是一部講述友情愛情的故事,只是在故事的推進中,巧妙的將爵士樂融入。看完這部動畫,能對於1960年代的爵士樂有基礎的認識,而且在菅野洋子的改編之下,讓爵士樂變得不那麼艱澀難懂,這絕對是一部入門認識爵士樂的好作品。
動畫想要傳達的訊息很多,不論是時代背景、音樂的流行文化、監督的風格等等,有太多可以細究的地方,但本文基本上重心仍會放在與音樂相關資訊。
監督與音樂製作
動畫監督和音樂製作是評價極高的「渡邊信一郎」及「菅野洋子」,《坂道上的阿波羅》是他們兩人合作的第三部作品,在此之前他們的合作作品有 1994 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 Plus》及 1998 年《星際牛仔 Cowboy Bebop》,以及在本作之後 2014 年的《東京殘響 》(或翻譯為恐怖殘響)。
我其實並不熟悉這位監督的名氣,只知道世人給予的評價是他的作品具有高度藝術性,並且是一位懂音樂的監督。即便我還沒看完他們合作的所有作品,單就本作來看,覺得「渡邊信一郎」+「菅野洋子」是一個極優秀的組合,從 OP、動畫本身、ED 整體看下來,畫面和音樂搭配的契合度非常高;深刻感受到彼此的搭配默契。
起初,渡邊對於要拍攝不是「原創作品」而感到抗拒,擔心失去創作自由;但是在理解本作是基於「爵士樂」為基礎的故事發展之下,以及他對於「如何」將原作轉化為動畫並與音樂結合感到興趣,所以答應搭任本作的監督(還有當時他也是很久沒推出作品,老闆表示應該要出個作品了吧);而菅野洋子在得知這個訊息後表示也想要參與這個項目的製作(儘管她曾表示她並不喜歡爵士樂)。
原作與動畫製作團隊
這部動畫的原作是小玉由起的同名漫畫「坂道上的阿波羅」,自 2007 年 11 月號至 2012 年 3 月號連載完結,共出版單行本 9 冊及番外篇 1 冊(番外篇台灣沒出版);2012 年 4 月開始播放動畫,共 12 集,由 MAPPA 和手塚製作公司聯合製作,這也是 MAPPA 製作的第一部動畫。
動畫中有著大量的音樂演奏場景,是這部作品最具特色、最困難、也是最燒錢和花費時間的地方,更何況渡邊要求每集都要有音樂表演!
只要看過這部動畫,我想應該沒有人不讚許作畫的高細膩度,特別是音樂場景。職業病使然,觀看音樂番或是動畫中有帶到演奏樂器的鏡頭時,稍微有學過樂器的讀者們應該也會跟我有相同的症頭,總會忍不住強迫症上身想要檢查鋼琴有沒有彈對?令人驚訝的是,鋼琴和爵士鼓的演奏動畫精確度非常高,一點都不馬虎,幾乎百分百還原,精彩的讓人捨不得轉移目光。
原來為了還原爵士樂的現場演奏及呈現畫面的精確度,在每個音樂場景的拍攝動用了 10 臺攝影機,並且運用動態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融合了 CG 和手繪,才將音樂場景生動的還原。
這讓我聯想到 MAPPA 2016 年「Yuri!!! on ICE」(冰上的尤里)這部述說花式溜冰的動畫,他們對於精細動作的講究早早就體現在這部作品了。
啟用年輕的音樂演奏家
渡邊和菅野找到當時年輕的爵士音樂家來擔任西見薰及千太郎的演奏者及進行動作捕捉;鋼琴由松永貴志擔任、鼓手則由石若駿擔任,他們希望能找到「粗獷又富有魅力」的聲音。渡邊說:「如果我們要求經驗豐富的音樂家以『年輕風格』演奏,那就太糟糕了」。
的確,看過這個作品後我能理解他們的意思,這兩位音樂家確實將年輕的演奏氣息帶入,那是一種極富活力、不加修飾的清新演奏,在聆聽原聲帶時也有相同的感受,畢竟故事中的兩位大男孩只是十幾歲的青少年。
當我看到這個演奏者名單時,松永貴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他 17 歲時就出了個人第 1 張爵士樂專輯,N 年前我買了他 2004 年的專輯 TODAY,買的原因是當時在關注日本的年輕音樂家,包含當年 24 歲的上原廣美,這兩位爵士鋼琴家風格不同,都很優秀。
很有緣分的,松永貴志和上原廣美的交集是鼓手石若駿,嗯?我沒看錯吧?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寫到這位鼓手了,「藍色巨星」(Blue Giant)裡的菜鳥鼓手玉田俊二、Banksia Trio 的鼓手,這位鼓手現在才 30 出頭歲就已經如此跨域的發展。
坂道上的阿波羅是 2012 年的作品,錄製的當時他才 20 歲……😂 Google 了一下他的資料,赫然發現一篇文章的標題:「石若駿 20 周年纪念演出」(再度揉眼睛),只能說自己孤陋寡聞,人家 11 歲就登台演出了。
※ 延伸閱讀:
《BLUE GIANT 藍色巨星》 無聲的爵士樂漫畫躍上大銀幕
當美乃滋遇上音樂 – 林正樹與 Banksia Trio 為美味加分
曲目 List
本作動畫原聲帶共 2 張,Spotify 有區域限定不能聽,先附上 YouTube 連結。
OP、ED 也很值得一提,因為這是一部從 OP 到 ED 菅野洋子都有參與的一部動畫,滿滿大神路過的痕跡。我對於動畫片頭片尾曲的看法,一直以來比較多的感覺都是「拼裝」進動畫,但是這部不一樣,片頭片尾的專屬感特別強烈,很難忽視他們的存在,每集都無法跳過,跳過就覺得這集不完整了。
原聲帶中的音樂大致可分三類:
- 一是為劇情特別譜曲的樂曲,配合劇情製造氛圍,也是最能聽到菅野個人風格的音樂,例如 Apollon Blue。
- 二是改編已存在的爵士樂曲,再加上菅野自己獨特的編曲,例如 My Favorite Things、Lullaby of Birdland。
- 三則是配合劇情中音樂演奏場景需要,能讓樂手即興發揮的爵士演奏曲,例如 Four、Milestones。
下面列出的曲目也將演奏(唱)者或 feat.的人物標示出來當參考資料。在 CD 別冊中有特別標示 Apollon Duo(二重奏)、Apollon Trio(三重奏)、及 Apollon Quartet(四重奏),由這幾位樂手擔任,他們也是劇中角色的背後演奏者。
- piano:西見薰(松永貴志)
- drums:川渕千太郎(石若駿)
- bass:迎勉(鈴木正人)
- trumpet:桂木淳一(類家心平)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個人認為第一張原聲帶單獨聆聽的可聽度很高,即使不知道劇情也不影響聆聽,雖然有很多爵士樂曲,卻很好入耳。我認為菅野在爵士樂的改編曲中加入大量個人色彩,平衡了「爵士樂嘈雜不好聽」的印象,讓爵士樂變得很新潮。
劇情中最重要的樂曲都包含在這張,貫穿全劇最重要的三首歌曲「Moanin’」、「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My Favorite Things」,也是串聯薰、千太郎、律子三人情感最重要的三首爵士樂曲,一定要聽。
由菅野改編的爵士樂曲如「Satin Doll」、「But not for me」、「My Favorite Things」、「Lullaby of Birdland」,每首改編都別具風味,甚至她也自己跳進來擔任鋼琴手,她總是很擅長在曲子的一個大段落結束後來個「畫風一轉」,那個時刻總是特別的迷人,忍不住各種語無倫次的讚美~
- KIDS ON THE SLOPE
- Chick’s Diner
- Moanin’(Apollon Quartet)
- Bags Groove(Apollon Quartet)
- Blowin’ the Blues Away (Apollon Quartet)
- Satin Doll(Apollon Duo)
- YURIKA
- Rosario
- Curandelo
- Transparent
- Run(mabanua)
- But not for me(Apollon Quartet featuring 類家心平 & 古川昌義 as Junichi performs)
- My Favorite Things(南里侑香)
- Equinox
- A Piece of Blue
- Lullaby of Birdland(手嶌葵)
- Jazz For Button
- Four (Apollon Quartet)
- Easy Waltz(松永貴志)
- float(mabanua)
- Milestones(Apolleon Trio)
- Apollon Blue
- Kaoru & Sentaro Duo in BUNKASAI(Apollon Duo)
- 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KIDS ON THE SLOPE ORIGINAL SOUNDTRACK PLUS:more & rare
Plus「more & rare」則是收錄一些比較短的動畫過場音樂、因應劇情需要的 BGM 及劇中樂,平均樂曲長度較短,功能樂曲比較多;但即便是短短的過場音樂還是讓我覺得很「菅野」,有著她獨特的和聲慣性,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但若沒有看過動畫恐怕不知道這些音樂的功能性是什麼,建議看完動畫再來聽會更好。
這張推薦聽聽第 2 首千太郎(石若駿)的爵士鼓 solo;第 4 首「But not for me」的祭典版演奏,可以和第 1 張好聽的小號版本比較。
這首在劇情中是很可愛的一段,薰在練習「But not for me」,他還在跟千太郎賭氣中,但千太郎根本沒有要搭理他情緒的意思,就隨著薰的鋼琴敲起祭典風格的節奏,惹得薰哈哈大笑,兩個人就在音樂一來一往中開心的沉浸在合奏中,自然就和好了。
第 35 首是「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的鋼琴完整演奏版,浪漫又深情;第 36 首「Moanin’ 」的 ending 版也很值得一聽。
「Moanin’ 」這首可是見證薰和千太郎友情發展的重大樂曲,隨著這首樂曲不同時間的詮釋,可以看到這兩人在故事中的成長與蛻變。36 首是他們離散多年後的再相聚,不需要言語,只要有音樂「Moanin’」就知道你我是兄弟。
- 天使とロザリオ
- 千太郎ドラムソロ(石若駿)
- Moanin’ copy (mono mix)(Apollon Quartet)
- But not for me [祭りJazz version](Apollon Duo)
- Slasher than Bop(Apollon Quartet)
- Raindrops keep swingin’ on my head(Apollon Quartet)
- Skip
- Button2
- Memory(松永貴志)
- ヘイボーイ(岡本信彦)
- バンバンバン(岡本信彦)
- 華麗なる大円舞曲(松永貴志)
- Slope
- Piano2(mabanua)
- nichijo3(mabanua)
- Moanin’ (Organ version)(Apollon Duo)
- kumori
- Days of Egg
- nichijo0(mabanua)
- Smokey4(Apollon Quartet)
- Button5
- Blue Egg
- YURIKA (DJ Mitsu the Beats re-arrange version)
- Without a word
- 律子のrit.
- Kira Kira Road
- Honey Mustard Waltz
- Piano1(mabanua)
- バードランドの子守唄 (Sax-intro version)(手嶌葵)
- Flutter Jam(Apollon Quartet)
- 闘争(Apollon Quartet)
- Baka Session(Apollon Duo)
- hope(mabanua)
- dew(DJ Mitsu The Beats)
- いつか王子様が (Full version) (松永貴志)
- Moanin’ (Ending version)
OP:坂道のメロディ
OP 由歌手 YUKI 演唱,我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原 JUDY AND MARY 主唱,這個團 90 年代就解散了,YUKI 做為獨立歌手現在仍持續活動中,她甜美、獨特又帶著稚氣的嗓音很吸引人。
「坂道のメロディ」由 YUKI 作詞,作曲、編曲皆由菅野洋子擔任。看完動畫再回頭聽片頭曲,原來這裡也藏著彩蛋,幾首出現過的爵士樂曲如「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Lullaby of Birdland」也融入歌詞之中。
建議一定要搭配著片頭畫面和音樂一起聽,才能感受到這兩者結合的衝擊力,尤其在主歌要進副歌前(下方影片約 35 秒處),小鼓突然改變節奏,背景的弦樂神不知鬼不覺的將的氣氛一下子推到高點,接著音樂和畫面就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了,一幕接著一幕,將澎湃的情緒持續推進,直到 OP 結束,才能放心的鬆口氣。
Spotify 連結:
ED:アルタイル
ED 由創作型歌手秦基博演唱,和 OP 一樣,由秦基博作詞,作曲、編曲由菅野洋子擔任。秦基博的聲音厚實韌性、又帶點歲月痕跡的唱腔,配合片尾動畫以西見薰的視角唱出了這首「アルタイル」,歌詞彷彿道出薰纖細的心、以及無法好好表達喜歡之情的無助,菅野又在副歌處出了重拳,搭著歌詞和秦基博吶喊式的唱腔,聽幾次哭幾次。
在那坡道上等你
放學後的約定 隱約透露出「再見」
如此弱小有些扭曲 似乎就要崩潰 那時的我便是如此
是你給了我一對小小的翅膀
在夕陽斜下的天空中 找尋微光
我喜歡你 喜歡你 要是早點說出口就好
在課本的一角寫下了信
無論何時卻都無法送達 就像那天一樣
選曲 Favorite
這次的四首選曲,除了「Apollon Blue」是原創曲外,其他三首是從既有的爵士樂標準曲改編,在菅野的編曲之下,彷彿變成完全不同的樂曲,讓原本有點粗糙的音樂變得更加精緻。
Apollon Blue
這部動畫還有另外一條百合香和淳一的故事線,也是讓人胃痛的一對組合,這首「Apollon Blue」出現在與他們有關的劇情,聽著有點揪心。這首典型的菅野洋子式的抒情曲,長笛與鋼琴娓娓道出惆悵,像這樣風格的音樂在她其他配樂作品也很常出現,總是會在整體專輯中帶來一些平和的調適。
「Apollon Blue」沒有在 Spotify 上發行,但我們精選了一張菅野洋子的抒情曲歌單,集結了菅野此類型的樂曲,歡迎點擊收藏歌單~
※ 延伸閱讀:
THE FLUTE 好書推薦,透過長笛來認識配樂的魅力
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原曲出自於 1937 年迪士尼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 -「白雪公主與七矮人」(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其中的一首插曲,白雪公主透過這首曲子唱出她對白馬王子的憧憬。
這首樂曲後來被收錄在幾張爵士樂專輯中,以爵士樂為載體,衍伸出不同的演奏版本。而薰想要模仿的是 1960 年收錄在爵士鋼琴演奏家 Bill Evans 《 Portrait in Jazz》專輯中的版本,而西見薰神似 Bill Evans 的梗也是這部動畫的彩蛋之一。

這首是薰對律子直球告白的樂曲,傾訴自己喜歡的人正是律子。薰自己抓歌採譜還標示演奏重點,感受到他想透過還原原曲,用纖細的音樂表達自己的心意。演奏前還對自己信心喊話:「附身吧,Bill Evans」,有點中二但是很可愛。
My Favorite Things
在動畫中有一段劇情提到,律子向薰說她喜歡這首歌曲,但是卻錯過了電影,但等到想起來時早已下檔,懊悔自己將事情看得太理所當然。
薰馬上練習起這首歌曲,在文化祭上的救場鋼琴演奏,第一首就是「My Favorite Things」,這勾起律子的記憶,原來薰記得她所喜愛的樂曲。
隔年薰和千太郎為了在文化祭再次搭檔演出爵士樂,將律子也拉進表演團隊,並且由律子擔任這首樂曲的演唱,原聲帶中聽起來像小女孩般吟唱的版本,就是由擔任律子聲優的南里侑香演唱。
這首歌曲最早出自於 1959 年《The Sound of Music》音樂劇,後來在 1965 年拍成音樂歌舞電影《真善美》,是其中一首著名的插曲。
順帶一提,《真善美》這部電影,除了《My favorite things》,還有《Do Re Mi 之歌》、《小白花》等歌曲傳唱至世界各地,也是經典之作。
1960 年爵士樂薩克斯風演奏家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錄製了 14 分鐘的爵士樂版本,1961 年發行。
聽不習慣爵士樂的讀者,在聽過柯川的版本之後再回頭來聽菅野改編的版本,應該能感覺到菅野編曲的細膩,以及她個人獨特的音樂風格。
Kaoru & Sentaro Duo in BUNKASAI
這首曲子是由「My Favorite Things」、「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Moanin’」三首樂曲組合而成,出現在動畫第七集,在菅野洋子的改編之下,加上渡邊信一郎的畫面,造就了全劇最長最著名的音樂演奏場景,也將前半段的情感鋪陳推到了最高點。
渡邊表示,這個場景他想要用爵士樂的即興演奏,帶觀眾進入高潮;即使他對演奏者很有信心,他也無法確保是否能真的如他預期般,帶觀眾到那境界,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爵士樂迷,能欣賞爵士樂的獨到之處。
但是他相信菅野洋子音樂可以做得到。菅野為這個場景特地編寫了樂曲,讓音樂聽起來就像是真正的透過即興演奏而逐漸激動人心。
個人真的超喜歡薰和千太郎他們兩人用音樂和好這段劇情!
在文化祭之前,千太郎被邀請加入松崗星兒的搖滾樂團,薰以為自己又要遭到朋友背叛,玻璃心碎滿地……擅自倔著和千太郎冷戰,直到文化祭表演停電事故,他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自己誤會了。
為了化解停電危機,薰不慌不忙的走向鋼琴救場,開始演奏起「My Favorite Things」,千太郎也很有默契的走向爵士鼓,慢慢的鼓聲加入,兩個人的即興越來越熱烈,越來越多對音樂好奇的學生們奔向體育館一探究竟;這兩人非但還沒結束,一個華麗的轉調,流暢、新潮又霸氣的接上「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隨著鼓聲越來越激烈,鋼琴的音符也不受控的洩出,更多的人帶著驚訝的表情看著他們的演出,都傻眼了。
原本這是一首薰獻給律子的定情曲,卻被他們兩位演奏得熱鬧精彩,感覺像是兩位吵架的王子,邊鬥嘴邊用音樂和好,這段樂曲銜接的轉折菅野洋子真的編得太棒了。
最後銜接到他們最熟悉的「Moanin’」,這是薰和千太郎最常練習的曲子也是他們的「結緣曲」,那個時刻他們傾盡全力即興演出,早已忘了他們上台的理由,只是開心盡興的享受當下被音樂填滿的快樂。
我也好喜歡他們演奏結束的那一幕。當他們演奏結束後,台下掌聲響起,原本薰要和千太郎擊掌的,卻被千太郎順勢一把撈了出去,奔出校園,兩人在坂道上開心的狂奔,此時背景音樂銜接上「THE KIDS ON THE SLOPE」主題音樂,畫面和音樂銜接之精妙,上一分鐘還沉浸在爵士樂,突然的又被拉回菅野的音樂世界,那種雀躍感難以言喻,滿滿的情感溢出螢幕淹沒我。
感想 Finding
終於正式動筆寫我的大神菅野洋子的音樂了,很久之前我曾經告白過我是她音樂的腦粉,喜歡到不敢去看與她音樂有關的任何作品。
這樣說可能很沒禮貌,但我真心怕動畫作品破壞了音樂在我心中神聖的地位,這種矛盾的心情難以言喻。
※ 延伸閱讀:
來自菅野洋子腦粉的告白
菅野曾經在專訪報導中提到,她覺得自己的音樂「很難用」,當我看到這段文字時我笑了,原來她心裡也很清楚?我之所以不太敢直視動畫原作,是因為菅野洋子的音樂設計和風格很多元,奇思妙想的地方太多,我不敢想像有哪部動畫作品可以吃得起她那豐富多變的和聲轉折和調性轉變?
渡邊信一郎可以。
「坂道上的阿波羅」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可以淺看表面上的友情與愛情,也可以深究背後代表的各種意涵,本文僅以個人音樂角度以管窺天,略表崇拜之意。